很多人都不了解宋朝的長翅帽,歷經隋唐兩代演變,對藩屬國有多大影響?接下來跟著東方傳奇小編一起欣賞。
經??垂叛b劇的朋友們,對于宋朝官員的長翅帽非常熟悉。因為長翅帽的設計非常奇怪,在宋朝統治的中后期,兩邊帽翅的長度甚至長達1米左右,對于宋朝的官員們來說,需要時刻注意帽翅。因為一不小心,帽翅就會碰到其他的官員。那么,宋朝非常經典的帽翅,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?其實,關于長翅帽存在兩個傳說,其實這些傳說并沒有歷史依據。今天,我們就聊聊長翅帽,看一下長翅帽從隋唐到宋朝的不斷變化。
首先,我們聊聊關于長翅帽的傳說。在歷史長河中,出現了這樣的說法。宋朝建立的初期,沿用了唐、五代時期的服飾制度。宋太祖趙匡胤在上朝過程中,發現有官員私下里交頭接耳。對于這種情況,趙匡胤非常生氣,但是又無可奈何。因此,趙匡胤想了一個新辦法,在官員的帽子上,加上了很長的帽翅。這樣一來,官員們便不能在私下討論了。
宋真宗在位時期,宰相寇準微服私訪,一位老大爺對寇準畢恭畢敬??軠收f“自己也是普通人,讓老大爺隨意點?!崩洗鬆攧t說“您肯定是朝廷的相公,剛剛過窄巷,您一直注意自己的帽子,肯定是平時戴長翅帽習慣了?!庇纱丝梢?,長翅帽確實已經成為了宋朝官員們的標配,而且帽翅的樣式和高度,都有嚴格的規定。但是,長翅帽在宋朝全面普及,卻不一定就起源于宋朝。根本現在遺留的各種畫像和文獻資料,在唐朝統治的晚期,已經出現了長翅帽,宋朝僅僅是進一步完善而已。
其實,長翅帽是隋唐幞頭的衍生品,無論是長翅帽還是幞頭,都屬于中華漢服的一部分。漢服歷經千百年的時間,也出現了一定的改進和變化。例如秦漢時期和隋唐時期的服飾,完全是兩個迥然不同的風格。在秦漢時期,人們多穿曲裾、直裾,20歲的男子會開始加冠,代表自己已經成年。當時,雖然帽子的類型很多,但還是冠最常見,而且最實用。
到了東漢時期,由于冠比較注重場合和禮儀性,很多男子開始佩戴頭巾,而不是傳統的冠。宋朝官員蘇東坡在《赤壁懷古》中形容周瑜“雄姿英發,羽扇綸巾?!敝劣陬^巾的大小,則各不相同。很多貴族和文人,喜歡佩戴一整塊的頭巾。在樂府詩《日出東南隅行》中出現了“少年見羅敷,脫帽著帩頭”的說法。但是由于國家局勢的變化,從西晉滅亡以后,出現了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對峙的復雜局面。在這一時期,北方游牧文化和中華文化相互融合,對漢服的形制出現了比較大的影響。
到了6世紀末期,隋朝統一全國,中華大地重新合并。但是,隋朝的統治很短暫,唐朝隨后取到了隋朝的統治。在隋唐時期,圓領袍成為了男子們的標配之一。由于風氣開放,很多女子選擇女扮男裝,也許會穿圓領袍。在隋唐時期,一直新帽子開始出現,這被稱為幞頭。有人認為幞頭是漢代頭巾經過幾百年時間演變而來的,但這個說法存在很大的爭議。
幞頭上有4根帶子,起到了裝飾和固定的作用。前邊的兩根負責固定前額和發型,后邊的兩根則固定在腦后。在唐朝統治的初期,幞頭開始逐漸形成。關于幞頭的記載比比皆是,唐朝《封氏聞見記》中記載:“幞頭之下別施巾,象古冠下之幘也”。宋朝《圖畫見聞志》則說:“巾子裹于幞頭之內?!痹谖鋭t天時期,幞頭的樣式還沒有徹底形成,因此出現了“平頭小樣巾”的說法。但是,到了唐玄宗在位時期,幞頭的樣式已經徹底形成,唐玄宗把幞頭賞賜給很多重要官員。
至于幞頭的材質,由于季節不同,出現了不同的樣式。主要材料有烏紗、黑絹布、皮革。動物皮帽等等。由于開始使用烏紗,從而出現了烏紗帽的說法。幞頭用于固定和裝飾的繩子,起初并不長。進入唐朝統治的中期,為了美觀性,腦后的兩個繩子被故意加長,被稱為軟幞腳或者垂腳。既然有軟幞腳,就肯定有硬幞腳。早在武則天時期,一些喜歡標新立異的貴族公子們,已經開始使用硬幞腳。
硬幞腳采用竹片、銅絲來固定,由于幞腳直起來,因此也被稱為翹頭幞腳。隨著時代的變化,到了唐朝統治的晚期,翹頭幞腳進一步演變。根據《云麓漫鈔》的記載:“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頭,二腳上翹,四方僭位之主,各創新樣,或翹上而反折于下,或如團扇,焦葉之狀,合把于前?!庇纱丝梢?,五代十國時期,幞頭的樣式非常多。根據歷史文獻記載:“湖南馬希范設二角左右,長尺余,謂之龍角。至唐末,裹幞頭左右長尺余,橫直之,不復上翹,迄今不改?!?/p>